宗旨

为照顾同乡福利, 联络乡谊。

会徽释义

鸟为鹏;水为湖

鹏湖乃丰顺之别称

圈圈重重;

代表会友同乡,团结一致

旭日东升;

象征馆务蒸蒸日上

简史

新加坡丰顺会馆至今(二00九年)已一百三十六周年,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宗乡会馆之一。

丰顺县和其他客家方言群的家乡一样,多数是山区,平原很少,乡民不得不出外谋生。丰顺人在100多年前南来谋生,多数聚居在美芝路海滨,以制造舢舨为业,他们设立丰顺公司,作为同乡的联络站。 新客到来,公司介绍他们到加冷盆地或芽笼一带从事烧炭工作,另一部分则转到柔佛或印尼。

1873 年 —本馆创立

本馆创立于1873年,由热心乡贤谢顺邻,朱诗合,谭东合等筹划,以小坡二十间(今惹兰苏丹一带)一间亚答屋为会所,取名“丰顺公司”。

1903 年 — “丰顺会馆”

1903年正式注册为华人社团,改称为“丰顺会馆”。

1930 年 — 注册美芝路459号

及后南来同乡日众,乃倡建两层楼房于美芝路459号,改称“丰顺会馆”。1930年7月26日正式注册。

1945 年 — “复兴委员会”恢复馆务的活动

即二战过后,组织“复兴委员会”恢复馆务的活动。由于沦陷浩劫时会馆建筑遭受战火殃及,破坏不堪,两年后成立“重修会所委员会”,馆宇焕然一新,并修订新章程,重新登记会员。

1948年

1954 年 — 招募新会员与成立“扩大征求会员小组”

1954年全面招募新会员,从原来的200余人增至1000多人,并复办互助会。互助会会员逝世,家属可获得互助金。互助会也资助会员回乡定居的船费。

1954年也倡设“慈善互助部”成立“扩大征求会员小组”。在新、马各埠小组组员皆捐献时间与精神,会员逾千人。后因繁琐事故,慈善互助部在2001年初宣告解散。昔日新马两地本

1960 年 — 奖学金与贷学金

本馆蔡志民、朱省三两位先贤大力倡导设立中学和大学奖学金,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同乡子弟。及后又增设小学组奖学金,至今为止,本馆奖学金已经颁发了55年,对培养下一代精英,为国家教育事业,倾尽绵力。

1968 年 — 筹划下兴建新会所

1968年在值年正副会长蔡志民,杨智中与黎省三,财政丁茂丰及总务陈志城筹划下兴建新会所。

1972 年

2015 年

2015年开始,“丰顺会馆会讯”诞生,进一步协助会馆走向更专业与光明的未来。

1890 – 1900 年 — 美芝律459号

热心先贤在惹兰苏丹一隅建一间亚答屋,以祀大伯公、财帛星君及关圣帝君,取名为“丰顺公司”,主要为同乡找寻亲友,帮助同乡谋求生活等。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乡亲兴办福利、慈善事业的机构,并在美芝律459号建起二层楼房。

1925 年 — 将原二层楼房升建为三层楼房与“抗日救亡”

又将原二层楼房升建为三层楼房。从此本馆活动渐见蓬勃。除出版“鹏湖月刊”之外,并设互助部,组织国术团,也响应当时南洋华侨筹赈总会的“抗日救亡”号召,积极参与救亡工作。

1941 年 — 二次世界大战

日本挥兵南下入侵新、马。在沦陷3年8个月期间,本馆各项活动暂时停顿下来。由于本馆曾参与“抗日救亡”活动,唯恐惹来灾难,将所有活动照片及文件,有者焚毁废弃,有者为白蚁所蛀。

1952 年

1958 年

1965 年

新、马分家,因政治因素,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丰顺人,便归属柔佛丰顺会馆和中马丰顺会馆。

1970 年 — 美芝律的房地受“城市发展计划”的影响

本馆在美芝律的房地受“城市发展计划”的影响,被政府当局所征用。即于芽笼32巷另置地皮建三层楼新会所,于1973近数十年来,本馆除了致力促进同乡情谊年7月竣工。,筹谋同乡福利之外,同时对社会公益,慈善捐款,教育事业等,亦不遗余力,不落人后。

1973 年 — 100周年馆庆

芽笼32巷新会所于1973年竣工。同年12月8日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暨100周年馆庆。

2003 年